工人日报记者姬薇牛股动力
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,夫妻或家人之间,睡前吵架,醒来后非但不会和好,反而更容易记仇,还会造成失眠。
为什么睡前吵架如此有害?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睡眠牛股动力质量呢?
夜晚,情绪的催化剂
研究表明,人的情绪会在一天内有多次波动,尤其是在夜晚时分。换句话说,晚上人们更容易多想。这也是很多作家习惯在夜晚写作的原因。
实际上,这都是人体内的激素作祟。人体存在昼夜节律的现象,也就是生物钟,根据外界环境不同,自身也会进行调节。
白天时,人体的血清素含量较高,情绪相对正面,而到了晚上,为了促进睡眠,人体会分泌褪黑激素,血清素的相对分泌水平则会降低,情绪就会转为相对消极。很多抑郁症患者,体内血清素的分泌都比较少。
睡觉前带着情绪吵完架,能听你倾诉的人大多已经入睡或处于半梦半醒之间,根本不能帮你排忧解难。即使有人听你倾诉,也会在昼夜节律规律的支配下变得感性,可能无法理性地帮你分析问题,而是侧面上推波助澜。
总之,夜晚吵架,对情绪的影响绝对是远远高于其他时刻的。
睡眠,让火药桶升级
睡眠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。研究表明,睡过一觉,短期记忆就会转变为长期记忆。这和睡前背单词记得牢有着相似的原理:倒摄抑制。
简单来说,后续的信息会不断干扰已有的记忆。距离睡觉越近发生的事情,会记得越清晰。
这是由于带着情绪入睡,负面情感会让大脑的杏仁体、纹状体失控扭曲,让你越睡越生气。这也就意味着,如果遇到开心的事,睡一觉可能记牢的程度会加一倍,遇到不开心的事,记牢的程度就会翻几番。
睡前吵架,危害很大
除了容易记仇,睡前吵架对人体也有许多危害。
情绪受到剧烈波动,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,导致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、压力激素(皮质醇)水平上升,短时间内难以入睡。
研究发现,睡前吵架的人睡眠时间都在6小时48分以下,反之,睡眠时间都超过了7小时。如果总是睡前吵架,长此以往,患上关节炎、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将增加10%。
所以为了身心健康,调节情绪显然十分重要。
避免睡前吵架,不妨这样做
1.睡前几个小时内,尽量不谈比较敏感或者双方存在争议的话题牛股动力,设立“睡眠准备期”。
一个良好的睡眠,往往需要睡觉前几个小时都保持稳定的情绪。否则,不但要谈的事情没有解决,两人的休息和工作状态也会受到影响。
建立睡前1或2小时为“睡眠准备期”。可以明确告诉对方:“这个问题很重要,但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,我们明天再谈,好吗?”
2.问题谈不拢,就暂时放下。
很多人选择在晚上讨论问题,其实是因为白天太忙,没有时间。
此时就要谨记一点,夜晚情绪波动明显,讨论问题很可能是得不出结果的,一旦有了火药味,就要及时止住,把这个话题放一放,不然只会愈演愈烈。
3.时刻谨记就事论事,不上升到互相攻击。
吵架往往是由一些导火索引起的,比如讨论事情时一句有歧义的话。
对于两人而言,讨论出结果才是主要目的,胜负并不重要。如果意识到伤害了对方,可以为你刚刚没有控制住的言语而道歉。
说不定,对方看到你的态度,自己也会有所反思,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(来源:新华社、科普中国、健康吉林12320)
聚焦
2025年10月健康防护提示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月15日提示:国庆和中秋长假结束,2025年10月需关注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肠炎、猴痘等传染病。
聚焦
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量总体偏高
10月14日,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相比,目前我国居民的食用油消费量总体偏高,后续将组织开展“少吃油吃好油更健康”主题宣传活动,大力普及健康膳食理念和知识。
聚焦
多发性磨玻璃肺结节无需“立马开刀”
近日,国际期刊《胸部肿瘤学杂志》在线发表了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、肺癌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牵头,国内多家医疗中心共同参与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。该研究针对174名肺部多发性磨玻璃结节(GGO)患者进行主动随访研究,并公布患者生存数据。研究首次证实,在“外科治愈窗口期”内实施主动监测策略是安全可靠的,提出了“多发GGO的选择性根治术”,为即刻手术之外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。(健康报)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94期牛股动力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