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“考试特困生”们荣立通,今天来聊聊考前紧张咋疏导,给焦虑按下暂停键!
考试前,你是不是感觉自己跟踩了弹簧似的?心跳那叫一个快,手心全是汗,大脑还突然就“死机”了。这些信号可不是在笑话你准备得咋样,而是身体在提醒你:是时候跟紧张“掰扯掰扯”了。
首先,紧张其实是“假警报”,可别当真。想象考试就像坐过山车,你以为自己会嗷嗷叫着冲下陡坡,其实安全带早就系好了。紧张就是大脑把“危险”给误判了,它以为你在丛林里躲猛兽呢,哪知道你是在教室里答题。咱可以这么做:
- 给焦虑贴个标签,写“我现在紧张,但紧张可不决定我的分数”,用理智把情绪这蔓延的火苗给掐灭。
- 来个5分钟“放空实验”,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站在沙滩上,带着咸味的海风呼呼地吹过来。换个感官感受,能让你赶紧从焦虑里抽离出来。
展开剩余66%其次荣立通,把“完美主义”换成“完成主义”。追求满分就像抓流沙,越使劲越抓不住。你可以问问自己:
- “这次考试最坏能咋样?我能扛得住不?”答案一般都是“能”。
- “我得尽力,但不一定要完美。”把目标从“考第一”改成“发挥出平时的80%”。
然后,身体可是情绪的“总开关”。当大脑被焦虑控制了,身体能帮你把控制权抢回来:
- 478呼吸法,吸气4秒,憋住7秒,呼气8秒,重复3次。这比普通深呼吸厉害多了,能激活副交感神经。
- “压力释放舞步”,站起来,使劲跺脚、甩胳膊,还能对着空气比划打“焦虑怪”的动作。这荒诞的感觉能把严肃的紧张感给弄没。
接着,用“碎片化复习”代替“填鸭式冲刺”。考前熬夜刷题就像给大脑“过度充电”,效率反而更低。可以试试:
- 30分钟专注学习,5分钟发呆。用番茄钟把时间分开,发呆的时候可以看看窗外的云,或者嚼嚼口香糖感受节奏。
- 制作“知识锦囊”,把重点公式、易错点写在便签上,考前1小时快速看一遍,就像给自己吃了颗“定心丸”。
最后,考场就像个“心理游戏场”。铃声一响,你面对的不光是试卷,还有自己的心态:
- “渐进式启动法”,先做拿手的题,用成就感给自己打气,再去攻克难题。
- 允许自己有“卡壳时刻”,要是有题卡住了,就写“我先跳过,回头再收拾你”,就像给大脑按了个“暂停键”。
最后还有个小秘密,考试结束后,不管考得咋样,给自己个奖励,看场电影或者买支喜欢的笔都行。记住,这场考试只是人生这幅长卷里的一个小逗号,你在备考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勇气啦!
主讲人: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荣立通,心理咨询师、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。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,具有应用心理学(社会心理学、教育心理学)背景。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;青少年抑郁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焦虑症、自闭、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。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:叛逆、手机网瘾、厌学、恋爱问题、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(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)、青春期问题、考前焦虑(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)、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。
发布于:江苏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